资讯中心

陈之常跨省履新内蒙古 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包头市委书记

2025-07-21 1

根据内蒙古日报及包头新闻网最新消息,原南京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陈之常已于近日完成跨省调任,正式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、包头市委书记。这一任命在 7 月 1 日召开的包头市干部大会上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正式宣布,标志着这位在长三角地区深耕多年的 "70 后" 干部开启了新的政治征程。

一、跨省履新:从长江之滨到草原钢城

陈之常的此次调任是近年来跨区域干部交流的重要案例。公开履历显示,这位 1974 年出生的四川籍干部,职业生涯足迹横跨北京、江苏、内蒙古三地。他早年长期在北京工作,曾任石景山区区长,是当时北京市最年轻的区长;2019 年底从北京调任江苏,先后担任淮安市长、市委书记,2023 年 1 月起主政南京。在南京任职期间,他提出 "延续城市历史文脉,擦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" 的发展理念,推动民生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。

此次调任内蒙古,陈之常将工作重心转向北方重要工业基地包头市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中心,包头拥有 "草原钢城" 之称,是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重镇。近年来,包头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如何在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实现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,成为摆在新任市委书记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
二、履历亮点:援藏经历与地方治理实践

陈之常的从政经历中,援藏工作是重要篇章。2007 年至 2010 年,他挂职担任西藏拉萨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,期间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,曾在雪顿节期间提出 "以开放姿态迎接跨越式发展" 的理念。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基层治理能力,也塑造了其 "务实、创新" 的工作风格。

在江苏任职期间,陈之常展现出鲜明的施政特色。任淮安市委书记时,他提出 "项目为王,环境是金" 的发展策略,主导引进多个重大产业项目,推动当地营商环境优化。调任南京后,他延续了这一思路,通过优化政务服务、强化科技创新等举措,推动南京在数字经济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。值得关注的是,他在南京主政期间,特别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,推动夫子庙 - 秦淮河风光带等文化地标升级改造。

三、内蒙古新局:从长三角经验到北疆实践

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的陈之常,其新角色不仅承担着地方治理职责,更肩负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使命。当前,内蒙古正深入贯彻落实 "五大任务",其中 "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" 是核心任务之一。包头作为稀土之都,如何在稀土产业链延伸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,将是陈之常履职的重要方向。

从区域发展视角看,陈之常的调任体现了中央对跨区域干部交流的重视。他在长三角地区积累的产业升级、营商环境建设经验,或将为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例如,他在淮安推动的 "店小二" 式服务理念,可能被引入包头的招商引资工作;在南京实践的 "数字政府" 建设经验,也可能为内蒙古的政务改革提供参考。

四、双城印记:从南京到包头的发展启示

陈之常的跨省调动,为观察中国干部交流机制提供了典型样本。他在南京任职期间,推动了 "创新名城" 建设,其主政思路中 "科技赋能产业" 的理念,与包头当前推动的稀土新材料、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契合。可以预见,他将在新岗位上继续探索 "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" 的路径。

对于南京而言,陈之常的离任标志着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。其任内推动的紫金山实验室、麒麟科创园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,为南京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。而包头市则迎来了一位具有丰富城市治理经验的领导者,当地干部群众期待其能将长三角的先进理念与北疆实际相结合,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
陈之常跨省履新内蒙古 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包头市委书记

此次人事调整也引发了外界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注。随着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的深入实施,跨区域干部交流日益频繁。陈之常的履新,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,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干部配置层面的生动体现。未来,这位兼具东部发达地区治理经验和边疆地区工作经历的干部,将如何在内蒙古这片广袤土地上书写新的发展篇章,值得持续关注。

evo视讯·(中国大陆)真人平台